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中心  >  正文

全球快讯:长城视频 | 梨花开了,他再也看不到了

来源:长城网   时间:2023-04-15 01:11:04

梨花落雪,斯人已逝。

人间四月,正是花谢花飞的时节。只是这个春天,西沙河畔的河北邢台威县人再也等不到曲老来梨园了。

2023年1月9日,老党员、曾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的果树专家曲宪忠不幸去世。从2013年1月担任威县经济林产业建设高级顾问、梨产业首席专家,到今年已整整10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个退休老人,把他人生最后10年留在了这片土地。

他走了,西沙河的10万亩梨园记得他,但他再也看不到今年的梨花了。

曲宪忠(右一)在梨园指导村民种植梨树。资料图

“曲老,俺们啥时候能吃上梨啊”

人间四月,河北威县也到了最美的时候,西沙河畔10万亩梨花竞相开放,似云似雪,蓝天的蓝、梨花的白,定格在游客一张张照片里。

威县高公庄乡东鱼台村,安洪刚正在梨园忙碌着。“马上该疏果了,往年这个时候,曲老就该来梨园了,今年等不到了。”安洪刚叹了口气。

安洪刚口中的曲老就是曲宪忠,他曾任省林业厅副厅长、巡视员,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名誉院长,省老科协副会长,邢台威县经济林产业建设高级顾问、梨产业首席专家……但在威县梨农眼里,他只有一个身份——“梨财神”。

曲宪忠(右三)在田间地头教种梨知识。资料图

2013年,曲老受邀成为威县梨产业首席专家,那时他68岁。

威县这片土地上种过传统的鸭梨、雪花梨,但“卖不上价”,后来几乎就没有人种了。曲老去了石家庄赵县、保定高阳、山东莱阳等地考察学习,邀请专家论证,最终确定在威县先建设10万亩梨果产业带,主栽秋月梨、新梨7号、雪青梨、红香酥梨4个品种,这些“高端品种”也是专家认定的梨果新品种,不愁卖。

“他第一站就来到了我们高公庄乡,那时候曲老来我们这儿讲种梨的好处、方法,来听的人可不少。”安洪刚说。

刚开始试验种梨时,一名村民开玩笑说:“曲老,俺们啥时候能吃上梨啊?”“今年就让你们吃上!”村民们以为曲老在开玩笑,没想到曲老让它成为了现实。

曲老以杜梨(梨的一个品种,个头小,口感也不太好)苗作为园区建设的基础苗,冬季栽种,次年3月嫁接,完全打破以前春季栽种的生产方式,成活率高,还能提前结果儿。

曲宪忠(中)在田间地头教种梨知识。资料图

有了曲老的专业指导,威县优质、标准化梨园从无到有,再到如今的200多个,威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、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。这种现代化梨园建设管理模式也让全国26个省份受益了。

“威梨”名声越来越响亮,成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,入选国家“名特优新”农产品名录,荣获国家级、省级荣誉50余项,还出现在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餐桌上,并出口到了泰国、越南等国家。

在“威梨”产业带动下,14个乡镇226个村8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。

河北威县10万亩梨园航拍图。资料图

“临终前还惦记让我们好好吃饭”

“没有曲老师在身边唠叨,总觉得缺少点什么。”曲老的学生、威县农业园区梨产业办公室技术员尹晶晶说。

“在很多人印象里,曲老师非常硬朗,走路都带风。但我们知道他身体的真实状况,在梨园忙一天,在回办公室的车上他就睡着了。”尹晶晶说。

“‘早上五点半、中午带着饭、晚上连轴转’就是曲老师的生活常态。”曲老的助手吕燕亮说。吕燕亮2015年大学毕业,现在是威县农业园区梨产业办公室的一名技术员。

作为助手、作为学生,吕燕亮跟了曲老8年。这8年里,吕燕亮跟着曲老学技术,也学做人。

威县高公庄乡党委书记刘光明说:“曲老来过我们这很多次,但从来没吃过一顿饭,他说他是来给老乡们解决麻烦的,不是来添麻烦的。”

一年之中,曲老有近300天都在威县,不是在路上,就是在梨园。

曲宪忠(左)在教村民科学剪枝。资料图

10年里,曲老的身体几次出现不适,中风、脑梗……有人曾问曲老:“70多岁的人了,不缺吃、不愁穿,这么拼命图个啥?”曲老说:“我就图痛快,我就热爱这个。”

今年1月8日,曲老病危的消息传到了威县,吕燕亮等人立刻驱车赶往石家庄。1月9日凌晨2点,他们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曲老,此时的他身上插着管子,意识有点模糊,已不能说话的他费力地抬起手,示意儿子到跟前,写下了“吃饭”两个字,他的儿子对吕燕亮说:“爸爸的意思是让我安排你们吃好饭。”

“曲老师都病得那么严重了,还惦记我们有没有吃饭,我们……”没说完,吕燕亮已泪流满面。

一同去的于春亮说:“当走到老师跟前时,他支支吾吾说着什么,听不清,但从他的眼睛里,我看到是牵挂。”

曲老去世后,有一首诗在网上流传,“他十年一功,日夜果林中,似只为富民而生,如今梨花成海,梨果香甜,他却迷失远空。”

曲宪忠(左)在教村民科学种梨树。资料图

“我们会继续实现曲老的梦想”

人们的挽留还是没能留住曲老。

“听到曲老去世的消息时,我开始是不相信的。”河北甄递鲜总经理赵立军说。

今年是赵立军返乡创业的第4年,“没有曲老引进的秋月梨,可能我不会选择从北京回到家乡威县。”赵立军说,“一个偶然机会朋友给了我一个梨,我觉得特别好吃,一问产地是我老家威县。”经过考察,赵立军决定回家把这么好吃的梨卖到更多地方。

说起曲老,赵立军全是感激:“曲老经常鼓励我,要让全世界都吃上咱威县的梨。”赵立军现在都记得第一次见到曲老的情形。

2020年7月的一天,曲老来看赵立军这个回乡“卖梨”的小丫头,那天两个人聊了2个小时。“这几年,每到梨收获的时节,曲老总会告诉我哪个梨园的品相好,帮我们省了不少跑园区的时间。”赵立军说。

“没有曲老,就没有现在的我。”说这话的是宋德兴,现在的他是威县沃隆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,农场规模达280多亩。

当初在一个讲座上宋德兴见到了曲老,“一开始,我以为曲老是一个只会动嘴皮子的人,后来发现他不但课讲得清楚,还会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。以前种棉花一亩地也就挣1000来块钱,现在不一样了,从栽上梨树,我就在挣钱。”

河北威县梨园航拍。资料图

平时曲老非常平易近人,但一涉及工作,他又会严苛得像变了一个人,“甚至都让人‘怵’他”。在建一个标准梨园时,由于监管不严,工作人员将树苗的尺寸挖小了,曲老到了现场,硬是让他们把180余亩栽好的树苗全部拔掉,重新按规程栽种。

“曲老对我们这些学生也不会客气,工作中出了错,他照样严肃批评。唉,以后再也听不到了。”尹晶晶说,“每次看到老师之前讲课的视频、听到他的声音,都会掉眼泪。曲老师生前最爱这一片片梨园,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把‘威梨’做大做强,实现曲老师的梦想。这些年,曲老师太累了,该歇歇了。”

曲老威县的办公室里,挂着一面梨农送来的锦旗,上面写着:梨财神。在威县梨农们看来,遇上曲老是他们的幸运。

又逢一年梨花开,可今年它们再也等不到那个白发苍苍、走路带风的老人了。

监制:李 遥

策划:胡印斌

统筹:冀 伟

主笔:郭慧岩

航拍:马 宁

摄像:马 宁

制作:马 宁

海报:张 琳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华中造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