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人连续熬几晚夜,就会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,激动时心跳甚至飙升到120次/分,心跳过快或过慢是许多人经常遇到的问题,那这种情况是不是意味着有心脏病?
【资料图】
体检报告中常遇到的,窦性心动过速也是有问题?心内科专家为您揭开“心动的秘密”!
窦性心律、心动过速、心动过缓是啥?
正常的心跳即窦性心律并且频率在60—100次/分之间,窦性心动过速就是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/分,窦性心动过缓就是窦性心律的频率不到60次/分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不是窦性心律,不管是过速、过缓或心跳次数在60—100次/分,都不是正常的心跳,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一起都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。
虽然有传言说“人一生的总心跳次数是固定的,心跳越快寿命越短、心跳越慢寿命越长”,但目前没有相关证据。而且心跳并不是越慢越好,心跳过慢会出现心、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,如发作性头晕、黑矇、心悸、疲倦、乏力和运动耐力下降等,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、心力衰竭、晕厥,甚至猝死。
那么心率不低于多少比较好呢?对于正常人,大部分人的心跳频率是60—100次/分,老年人、从事体力劳动、长期锻炼的运动员等心率可以在50次/分以上;如低于50次/分,建议找心血管医生检查原因、评估是否需要干预。
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已有很多临床证据显示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衰、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,静息时心跳一般建议控制在55—60次/分比较好。
心率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?
窦性心动过速与以下情况有关——
◎吸烟、饮浓茶或咖啡、饮酒、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。
◎某些全身性疾病(如发热、甲亢、贫血、休克、肺部缺氧性疾病等)。
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(如心肌炎、心力衰竭、冠心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等)以及使用一些药物(肾上腺素、阿托品)等。
窦性心动过缓与以下情况有关——
◎老年人、体力劳动者、运动员及睡眠状态。
◎也可见于某些病理状态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颅内疾病、严重缺氧、低温、阻塞性黄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、颈动脉窦过敏、高血钾等)。
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(如冠心病、病窦综合征等等)。
◎心脏手术损伤以及应用减慢心律的药物(如拟胆碱药物、胺碘酮、β受体阻滞剂、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等)。
心跳快或慢还见于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(如快速房颤、房性早搏、房速、房扑、交界性心动过速、室上性心动过速、室性早搏、室性心动过速等)或缓慢性心律失常(如病窦综合征、房性逸搏心律、缓慢性房颤、交界性心律、室性逸搏心率等),一般都有器质性疾病,因此,只要心电图报告不是窦性心律,一定找心血管医生评估。
心跳过快或过慢需要治疗吗?
窦性心动过速——
◎对于窦性心动过速,建议到医院做化验、24小时动态心电图、心脏彩超等检查,寻找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。
◎如果是轻微的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,没有症状一般不需治疗;如有心慌等症状,根据血压等情况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(如**洛尔)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(如地尔硫卓)等缓解症状。
◎如果是器质性的心脏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,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,给予β受体阻滞剂、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、伊伐布雷定等药物,把静息心律控制在55—60次/分比较好。
窦性心动过缓——
◎如果是轻微的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(50—60次/分)一般不需要治疗,避免应用减慢心律的药物;
◎如果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(<50次/分),建议行化验、动态心电图、头部CT等检查,寻找并治疗病因。
◎对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,如有乏力、头晕、黑矇、晕厥等症状时,最终需要安装起搏器,带动心脏跳动。
其他类型过速或过缓——
◎对其他类型的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,需在医生的指导下,用物理方法、药物、导管消融、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除颤仪(ICD)等治疗,控制心跳次数和心跳的节律。
窦性心动过速的这些误区别信!
误区1:
窦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脏病?
是否严重要看病因,窦性心动过速如果是生理性的,去除原因就会逐渐消失。如果是病理因素导致的,而且心跳较快,伴有心慌、胸闷等症状,就需要重视,积极治疗。
误区2:
得了窦性心动过速就不能从事体力活了?
如果是生理性的且没有任何不适,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。如果是病理性的因素,需要根据治疗的情况而定,病情很稳定,服药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不适,也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活动及工作。
误区3:
窦性心动过速会遗传?
窦性心动过速不是遗传性疾病,不会遗传给下一代。
如何呵护心脏健康?
◎合理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,戒烟限酒。
◎适当体育运动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。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、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,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。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,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。
◎保持良好情绪,避免熬夜
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,注意调节情绪。生活要有规律,保持乐观、愉快的情绪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,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分睡眠。
◎定期体检,早发现早治疗
定期体检,早发现早治疗。平常注意关注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是否在正常范围,发现异常要及时控制。
综合武汉协和医院公众号报道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